待在我的舒適圈
和A君合作了六個月,在噓寒問暖,互相問候彼此國家的疫情狀況後,我問他,今天我們聊點什麼。。。然後他說:「我想要跟你聊聊我們接下來合作的方式。之前你都要我帶話題來,但我擔心我可能有什麼盲點,所以我希望,接下來由你帶你覺得我要關注的議題來討論。」
這很有趣,但也不是第一位客戶這麼跟我說。而我剛好,本來就計畫跟他來做個Re-Contracting,聊聊A發展的進展,聊聊教練為他帶來什麼好處,聊聊我們兩個的合作關係。聽我這個邀請,A君也欣然同意。
首先談談他的改變與成長。A這麼說的
「Vicky你應該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時我談到我對於現在的工作狀態很滿意,每天花的工作時間不是太長,薪資也還不錯。對於職涯抱持著隨緣的態度。面對主管要我去爭取更高職位的期待,我實在不是很想,但也勉為其難地去走流程。我不願意冒險,因為害怕承擔冒險以後的不如預期。但與你工作這段期間,我獲得晉升,對於職涯發展,我更主動,更有主導權。我本來是以專業自我期許,現在我更積極地與Business Partner, Stakeholders建立關係。」
「我本來對於我的主管不抱期待,但現在我願意踏出一步去溝通。事後我也發現我的主管不是僅在等退休,我所面臨的挑戰他有觀察到,而且,他也不是我想像中的慢郎中。」
「我覺得我的彈性變大了,拓展更多的可能性,對於行動也提高的承諾度。更重要的是,我覺察到我需要去仰賴別人。可能因為我是家中老大的關係,我總是習慣性地要去照顧別人,無論是在工作上或生活上。但現在我覺察到我需要試著讓自己去依賴別人。」
接著我問他,那是怎麼樣讓這個教練效果發生的,我做了什麼事情呢?
「你總是在對的時間問我對的問題。同時,你也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我可以盡情地說出我的想法,我的議題。也提供我不同的視角,對於我原本的想法,有所拓展或調整。比如說,剛剛我說我想要提供訓練,以降低其他單位重複問我一些簡單的問題。你就問我,我怎麼知道這個訓練真的能解決這個問題。」
那你自己在會談中做了什麼,讓教練效果得以體現?
「首先,可能是語言的問題。因為我們兩個都必須以非母語來進行溝通,這個情況下,我必須用比較簡單易懂的方式來描述,同時,也因此提升了我的專注度。其次,我每次都帶一個我的議題來討論,我對於這個議題有擁有感。再來就是,很奇妙,其實每個議題我都有一些答案,但跟你聊完之後,我增加了一些確定感,可能是因為跟你說了,我對於行動的承諾度也增加了。可能因為這樣,才有這些改變發生。」
聊到這邊,你有什麼感覺?
「我都沒有留意到我有這麼多的進展。哈哈哈。。。我想我有答案了,我會帶議題到會談來的。」
嗯。最終還是會回到舒適圈。需要有人揪出來。客戶與教練一起。
早上收到另一位客戶的訊息「看見自己是一個蠻恐怖的過程,但是相信在好好重新對話後,一定會慢慢改善的。」真是如此。我自己也歷經這些恐怖的過程,若不是客戶提醒我,我都忘了那種面質自己的痛苦。但,很值得。
*參考教練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