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想改變嗎?
和Y合作一年的計畫即將進入尾聲,我們準備Enging這個Program.
為了Ending, Y希望我準備一下,給他誠實,更為直接的回饋。。我心裡想「難道我沒說嗎?」,但沒說出來,Y要我給他更誠實,更直接的回饋。我心裡疑惑著「我沒給嗎?」但也沒那篤定,所以沒說出來。答應他會談時跟他說。
然後我就一直在想,我什麼沒說,什麼沒說,真的沒說嗎?我實在想不出來什麼沒說。會談前兩個小時,我認真的就把這段期間的會談的觀察,不管正面或負面,全部寫下來。
Y跟我說,他其實不是那麼開放的人,但他會相信我說的。所以真心希望我給他誠實的反饋。
「你準備好了嗎?」
「是的。」拿後拿起筆和紙,準備記錄下來。
說完之後,Y沒什麼特別反應。因為沒什麼太讓他意外之處。他想要更刺激,更一刀斃命的。
「你好像沒什麼特別反應。尤其對於正面的,肯定的,你好像覺得沒什麼。好像期待更多更刺激,更讓你意外的而且是負面的反饋。是嗎?這是追加的一個反饋」
「哈。對對對。沒錯。我跟你說過,我不是很開放,但我會相信你說的。我相信了,我可能增加改變的動力。」
「但你經常跟我說 – 我知道,但我不想改變。我想要這樣就好。」
「。。。。」
然後我們開始討論這段時間他有了什麼改變。
他從不想晉升,變成主管。開始更積極與Stakeholder建立關係,遇到強勢的同儕,他更有信心地說出觀點,積極尋求win-win solution。他找了mentor來支持他。他也接受並聘僱了比他資歷,年齡比他資深,女性的部屬。
這些改變,都被視為理所當然,沒什麼。
開始合作時,Y的目標是踏出舒適圈,最終,他豐收了好多。
我們討論到文化,教育對我們的影響。我分享了華人社會,Y分享了日本社會。
謙遜,解讀為不要跟別人不同,不要造成別人困擾。
尊敬,解讀為要服從權威,資歷。
合群,解讀為不要與人衝突。
我們發現,Y不想改變,是因為他不想變成他自己都不喜歡的樣子。但有了許多改變,這些改變讓他的工作與生活進入不同的層次與狀態。
「我發現,我完全的信任你。」
「你可以跟我建立這樣的信任關係,一定也具備能力與別人建立信任且親密的關係。這個計畫結束後,有誰可以成為你的支持系統,與你有信任關係,可以自在的討論,探索?」
「喔。我快哭了。。。。」一位日本男性居然如此真情流露。繼續跟我表達我們一起共創的探索活動。他記得的Lego, 畫畫,role play….
此刻,我想到亞隆在「生命的禮物」這本書的這些文字 –
治療是自發的過程,關係是動態而不斷發展的,要經驗並檢視這個歷程,是需要投入連續發展的過程中。
治療之流的關鍵在於必須是自發的,一直跟隨著無法預期的河水流動:包裝成公式,好讓缺乏經驗,訓練不足的治療師進行過程不變的治療,等於是怪異地扭曲了治療。
治療師必須讓病人知道,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共同建立一種關係,這個關係會成為改變的原動力。
治療師必須準備好跟著病人走到任何方向,盡其所能建立關係中的信賴感和安全感。
英文都不是我和Y的母語,看起來是缺點的組合。但也提供了我們展現脆弱的絕佳機會。
我們兩個想不出對的英文來表達時,會嘗試用別的方法,或當場google一下。沒有期待對方有完美的演出,真心為了彼此的交流與互動。
組織裡很多人其實都很孤獨,有一個這樣的對象建立這樣的關係,不知不覺,成為改變的原動力。
這個計畫將結束,我也覺得捨不得。但我們將會保持聯絡,也許哪一天,meet in person.
此刻,我好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