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著
4月3日幫女兒做好便當,好整以暇之餘,我坐在沙發上休息。不到8點鐘,不確定是不是久沒發作的暈眩來找我,但不到1秒鐘的時間我立即知道,最害怕的地震來了。。。
身處地震帶,地震對台灣人來說,是piece of cake,但這次不一樣。我的尖叫把兩個女兒吵醒,而我整個人石化,完全動不了。所有教過的防災知識全部拋到腦後,無法思考。人生跑馬燈快速跑了好幾輪,耳邊聽到女兒安撫我的聲音,夾雜著劇烈晃動下的房屋牆壁碰撞的轟轟聲。然後我知道,這次不一樣。但我不知道當下該怎麼辦,母女三人緊緊抱在一起。
不確定搖晃了多久,只知道,這是一個漫長無比的過程,然後終於停止。
巷弄間鄰居們紛紛走了出來,聽到很多人說話,但我都聽不清楚他們在說什麼。此刻我覺得幸運,因為我住二樓。家裡沒有任何的損壞,一切安好。然後接著打了電話去關心跟我一樣害怕地震的老媽媽,知道他安好,也放下一點心。我發現,最放不下的,其實是死亡如此近靠近的驚恐。
就在前兩天,齊邦媛教授過世。我之前並未認真閱讀她的著作。而他的離開,一些紀錄片開始在媒體上播放。看到他說「在我還能寫的時候,我希望能繼續寫」,那當下我受到相當的啟發。我正走在懷疑人生,懷疑教練的時刻。齊老師的話像把利劍插入我的腦海,覺得有什麼好懷疑的。
然後就突如其來的地震,把我嚇得魂飛魄散。
「我們登上了人生的頂峰,驚覺眼前路不在需要爬坡,而是開始走下坡,緩緩步入衰老。自這一刻起,擔憂死亡的心再也不曾停息。
時時刻刻意識到死亡並不好過。這好比直視烈日,你的忍受程度有限。我們無法木然活在恐懼中,因此會想辦法緩和死亡帶來的恐懼。」~歐文亞隆。凝視太陽。
地震後的餘震不計其數,即便沒有餘震,我還是神經質地認為有地震。我下意識緩和恐懼的方法是去擔心下一個餘震,然後在餘震之後,發現我還好好地活著。我對地震的驚恐,來自於對於年歲日漸增長的不接受,不願意接受有一天,我會孤獨地老去與死去。
我突然有那種,我更要好好的活著的念頭。好好吃,好好睡,好好運動,好好旅行,好好畫畫。還有,好好工作。好喜歡齊老師散文集的書名 – ㄧ生中的一天。
「面對死亡未必會讓人絕望到萬念俱灰。想反的,他可能讓人覺醒,進而活得更充實」~歐文亞隆。凝視太陽。
我收到來自客戶,教練夥伴,老師,前同事及家人的關心。尤其感謝客戶,因為緣分,我們成為某一段時期的旅程夥伴,而在我需要時,他們如同天使般,成為我的心靈夥伴。
好好活著,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