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羞恥
從2024年一月開始成立了ME CLUB, 第一次,呼朋喚友,期待建立一個部落,放下身上的多重角色,不是李太太,張媽媽,而是自己,把自己放在最高的位置,聊聊自己的焦慮,挫折,情緒。。。。慢慢地,這個部落包括了50名左右成員。但每次上線參與,就大約是6-10位。我有點意外,也不意外。因為,我希望這裡是一個來休息與充電的地方,星期六晚上,總是有很多事情,會衝突,我都說,沒關係,去忙去忙,但我心裡確實覺得哪裡怪怪的。。。
ME CLUB #9, 主題是「羞恥」。我分享了「良性羞恥」這本書的這段話 -
羞恥感不是一種,而是一些感受。比如說羞辱,覺得自己很糟,覺得自己很失敗,對自己的外表缺乏安全感,出醜,尷尬,不自在,罪惡感,受傷,脆弱,不值得。。。。。這些情緒有的溫合,有的強烈。所以羞恥感像一個情緒家族依樣,有溫和也有強烈。但有個最大的特性。這些情緒所造成的痛苦,總是會讓人注意到自己。悲傷和恐懼都痛苦,但羞恥感的痛苦特別讓人聚焦於,這個人是誰與該有什麼樣的行為表現,不論這股情緒是針對自己或他人。是一種痛苦的自我意識。
嗯。這個怪怪的感覺,大概就是那一絲絲的羞恥感吧。。。此刻想到書中的這段話「每次設定目標,我們就為羞恥感打開大門」。組織ME CLUB,推廣自我關照的觀念,期待帶給疲憊的人們一個提醒。這段期間,我不只一次的問自己 -
還要繼續嗎?
ME CLUB給我的感覺很自在,放鬆。聊天的方式,很相似蘇格拉底式的提問,很像「我想問問題」podcast, 議題創新,有趣與生活息息相關,經常讓人回去可以繼續品嚐問題與自己的關係。雖然空間還有其他夥伴,彼此尊重,聆聽,分享自己的故事,感到自在,安全也有反思學習。~ Edward
一個可以讓自己停下來反思的地方。~Mercy
看到參與者的反饋,我增加了一些力量。
羞恥感典範
無回應的愛:雙向才圓滿。有人拒絕我們邀請,或是總由我們主動聯繫對方時,我們都可能會出現羞恥的某種情緒。
被排斥:人性渴望建立連結。圈內人,圈外人。這個圈。小從沒被邀請聚會,申請學校/應徵工作沒上。被離職。都是被排斥而激發羞恥感的例子。
非本意的暴露:出去玩了一整天,回家發現牙齒卡了菜渣,上廁所門被打開。
期望落空:設定期望值,但情況與預期不同,這個情況上的落差,造成失落感。
嗯。期望落空。尤其是不切實際的期待。我期待大家來休息,來充電。上班已經夠累了,不需要為了“出席”而“出席”。現在,不就是實際情況嗎?
一開始把ME CLUB當成一個課程,後來發現把它當成一個休息空間,服務區,加油站來看的話,心情會輕鬆許多,就像開車的過程,不會每個服務區都停下來,但可以預期在不遠的距離有一個服務區可以暫時停泊休息喘口氣。~ Albert
擴展行為慣性的美好時光。~Debra
咦,我的能量又增加了一些。
我們在成功的道路上很可能會碰到失敗,但唯一真正值得羞愧的,是沒有從失敗中學習與成長。
認識了羞恥,知道了羞恥的影響,除了接受羞恥是我們的一部分之外,建立自尊,是幫助深陷羞恥感的黑洞裡爬出來的關鍵。
2025 ME CLUB MEMBER招募啟動。借用一位參與者的反饋 「想知道外界的大家都在學什麼?發現新鮮事。探索新領域,學習新知,豐富自己。~ 曉琪」。邀請朋友一起來這裡,充電,休息。
請聯繫Vicky @vickyleucoach@gmail.com; LINE ID : shuhuavi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