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結束,一定會再見!

第一次的團體教練活動 – 教練式父母。從5月1日到8月21日,三個半月的時間,六次的學習,共創,分享。3位導師,6位共學夥伴。3位男性,6位女性,真巧。這群人,一樣關注教養的議題,同樣期待,成為更好的父母。相同地,對於結束,都有點捨不得。

結束後三位導師說好分別寫點東西來ending…

Judy (導師)

活動结束了,有沉甸甸的收獲,也有一直縈繞着我的困惑。在和同伴们覆盤的時候,談到了做第二期的計畫,而我那些困惑,時不時的出来“拷打”我一下,比如:

  • 招生人數那麼少,做這個還有意義嗎?市場需要嗎?

  • 談論養育話題,参與者會不會真的打開心扉,聊聊那些脆弱亦或是愧疚呢?

  • 養育兩個孩子,我也面臨各樣挑戰,我是否可以facilitate這個團體呢?

  • 對於参與者,我們做的這件事,真的有多少價值?

  • 我的熱情還在吗?或者去哪里了?

于是,在一場督導會談中,我焦急的和督导探尋這些的發生,試圖搞明白這些問题的答案,找到不知要解决什麽的解决之道。我有一段描述是這樣的,“我感觉前方有個引力在拉我往前走,现在这个引力没有了”,這個畫面刺激了我某個神經,是的,我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又跑到外面去了。在后面和督導的探索中,我慢慢回到了自己,看到了在幾個場合里的不在,和同伴们討論的時候,我没有说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我不在;在最后一次活动里,是Vicky带領,我明知自己身體不舒服,還要参加,我也不在;出现困難或狀况,我不段懷疑這個項目,而不聽聽自己,我還是不在。

回到自己,来感觉一下,嗯,做父母教練這件事,這次,我聽到我的胸口有一點澎湃,有一點熱熱的,我聽到了我的心意,我也回憶起這期項目中一個個瞬間,像放电影一樣從我面前閃過,有解惑的脸龐,有落淚的瞬間,有感動的心流,这些,都很珍貴。

不必四處看,我就是答案。这句话也適合“父母教練”這個項目的内涵之一。

amy-shamblen-qdPnQuGeuwU-unsplash.jpg

Vicky(導師)

在一次團督中探討自己的教練事業發展,發現我不用單打獨鬥,可以攜伴同行。然後,我敲了Judy,我身邊除了Kelly老師以外,最棒的教練,問他要不要一起合作一個團體教練項目。Judy很爽快的答應了。。。在我們兩個有一搭沒一搭的討論之後,小藍出現了,這個三角組合成型了。 

我們討論主軸,討論市場,討論可以貢獻什麼。Group Coaching for Parents on Communications with Teenagers,成了我們的主線,搭配TA的知識點。我們還選了書一起讀,一起分享。雖然,我的女兒們已脫離青春期。

參與的成員們,有母親,有父親,也有教練夥伴。每次帶進來的話題總是那麼令人觸動,母親自責於自己的分別心,父親難過於孩子不和自己靠近。過程中,我經常回憶過往與孩子們的種種交流,包括我的淚,我的傷,我的憤怒,我的焦慮,我的開心,我的喜悅。。。。除此之外,我也發現這個主軸的困難,整個華人社會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期待,讓身為父母的我們左右為難,卻又掙扎不已。但,一群人,彼此支持,有耐心地慢慢前進。

很開心,我做了這個項目。問我還要不要繼續做,沒想幾秒,明知困難,答案已浮現。

christopher-beloch-P2fBIamIbQk-unsplash.jpg

Rambo(導師)

回想起當初和Judy,Vicky一起開始做這個項目的激動;知道自己要在6/19開始主導師並需要備課完成“作業”的緊張;激盪在某一次活動中被感動和打動的劇烈情绪;一晃而過的6節課時光,開心,難忘,不捨。

感激項目中所有父母的共創和全情投入,從中我感應到了大家對面對“養育”這個難題的喜和怒,悲和羞;向Judy和Vicky學姐們學習到了更多關於TA和Coaching的知識和技巧;感谢自己的全身心地努力,付出和成長。

從TA中的PAC模型,到“共生”再到“漠視”,怎麽能把這麼枯燥的心理學知識變得有趣和通俗易懂,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之一;從Group Coaching的承载,合作,共擔,讓大家都能放心地接纳和允许,是我们這個空间最稳當和自在的;從會畫到自由寫作,讓大家沉浸式體驗,學習和釋放,打造一個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不是我有没有時間的問題,也不是我的孩子需要被教育,而是做父母的得知道自己需要做點什麽carrier全場;不需要假裝自己在教育的事情上,什麽都懂,什麽都清楚,承認不懂没什麽可羞耻的,誰還不是第一次做父母??? 

我們的成長才是给孩子最大的幸福。”------我现在一直都這樣告誡和鞭策我自己。

diego-ph-SZYreZsJ-fE-unsplash.jpg

Rena(學員)

不知道為什麽TA這麼吸引我,養育的話題我也一直在挣扎,看到二個主题结合起来,又是熟悉的三位導師,我毫不猶豫的就來参加了。可心裡的嘀咕一直在:我自己還一團亂,談養育能談出啥?剛開始参加的時候,也正是我和我的教練做很多工作的時候。我覺得我對自己都没搞清楚,也搞不定娃。好多纠结。

随着團體教練開始,我覺得像是给我的房子開了一個天窗。我能感到很安全的,打開天窗,聊聊孩子的事。慢慢的被引導思考在養育裡的這些關係,和我和我老公的關係纠缠在一起。打開天窗,我可以在這個場域裡做一些聚焦。我喜歡Judy温柔和犀利的平衡,喜歡Vicky的娓娓道来,也喜歡Rambo的真實和烟火氣。慢慢的,不再纠缠不清。慢慢的,不再覺得有這麼多的不满。

寫到這,我想起了開始的畫画和结束的畫。開始的畫是我一個人,结束的时候還是一個人。但那個心理狀態完全不一樣了。導師讓我們用畫畫来check in。第一幅畫我畫的我一個人在看風景,畫完我说希望下次畫出来是和老公一起看風景,一個人挺孤独獨的。结束的時候,導師也讓我們畫自己的狀態,我畫的還是一個人,但畫完的我感覺挺好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内心的充盈讓我更喜欢自己了。我不再隐约的担心我和老公的關係。我想起了亞隆的話 - 關係是一起的起源。只要我们能真正的面對孤獨的时候,才能和他人建立真正的連接。

還記得談到姐姐和弟弟衝突時,我漠視了弟弟的能力。姐姐管弟弟我不舒服時,被Judy老師問到,當時不舒服的Rena幾歲?我當時被這個問題電到了。不知道為什麽。直到我想起我小時候是這樣被對待的,所以姐姐對弟弟的管束trigger我的不舒服,對的,那時我退行到了兒童。

想到有一次談到姐姐生病我的内疚,就特别想謝謝三位導師給了我這麼多的空間和允許,一路陪伴。蓦然回首,發現那麽多優點在姐姐身上的那一刻,止不住眼淚。终於看见。

leighann-blackwood-gsQ4uk6cnyw-unsplash.jpg

太多感動,來不及紀錄。請大家繼續關注JVC的教練式父母系列,明年我們將推出2.0版,敬請期待。See U Again!

Previous
Previous

關於「自己」的風景

Next
Next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