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滴滴,都是進展

會談前一分鐘,收到小君的訊息:

“Sorry, can you please wait for me 10 mins?” 

回了 Yes 之後,我慢慢看著和小君的會談記錄,看著他昨天寄給我的反思紀錄……

然後,小君出現在電腦螢幕,深深的鞠躬道歉,關於遲到。其實,我挺不習慣如此慎重道歉的方式。心裡也覺得,不需要如此。

一如往常,小君先報告了上次會談到現在的改變,對於自己的改變也很滿意。然後自己帶到今天想要探討的主題,覺得自己老是行動力不足,覺得要行動時,總是會卡住。今天想來探討一下為什麼會卡住?

這段話非常熟悉。


小君,我記得在前一兩次會談中我曾經回饋給你,相較於採取行動,你似乎更想花時間探討成因。是因為你覺得知道了原因,你就會採取行動是嗎?

 

「嗯。我在工作中也經常會問原因,我覺得確認原因後採取行動才會有高效產生。」

「我覺得我在採取行動時,經常會想起我高中時的失敗經驗……」

「Vicky 這裡我可以多說一些嗎……」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小君經常希望我能允許他多說一些……

然後,小君說了關於他考大學考得不如他預期的經驗,也提了國中時期面臨選擇時,母親要15歲的他自己就升學方向自己做決定,以及他既期待和母親商量又硬頸的不說出需求的矛盾。然後又談到和父母親的關係,覺得父母很可憐,但卻又無法接受自己不能有耐心的聽母親抱怨。

我暈了……


小君,你帶進來的議題是覺得自己往往無法有行動力,但現在似乎我們走到了與你家人之間的關係,接下來的時間,你想往哪裡走?

「跟父母的關係好了…」

(真議題出現了。)

 

你最想跟你的母親說什麼?

「我想說,對不起!因為我總是叛逆,沒有耐心對待他們。相較於同事,我似乎更能同理與耐心,但我卻對家人無法這樣。」

(好個標準答案。)

 

小君,我希望你不要有太多思考,只要聽我的問題,聽你心裡的聲音,然後說出來就好。好嗎?

「好。」

你最想跟你的母親說什麼?

「我想說,請你不要再偷看我的東西了,請給我多一些支持和相信,請不要再管我!」

 

想像一下你回到18歲。你想對18歲的小君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

「我想抱抱他!」

去抱他啊!

「抱到了!」

18歲的小君抱起來怎樣?

「身體很僵硬,雙手抓得緊緊的。」

那你想對18歲的小君說些什麼?

「都過去了,無論如何,該往前走了。」


然後我們談到如何給小君能量往前走,小君也說到要經常找小君聊聊,看看他有多棒。我們也談到了有了能量的小君,跟父母之間的關係有可能會有什麼改變。

今天看了 Kelly 的公眾號,她提到了娜坦莉.高柏的這段話,特別有感觸:

關鍵在於「埋首努力」,就是去做,選擇你在乎的事情,你心中一直不斷出現的事情,就比較有機會成功,即使一時迷失了,你總可以找到路,回到原點,不斷來回,建構練習的支柱,你有這樣的心嗎?要有耐性。否則你的人生將如水龜,永遠在水面上滑行。你不要這樣,你的心靈深處不要這樣,你要的是你自己。練習就是接近自己的方式。
— 娜坦莉.高柏《心靈寫作》
 

聽著我不同時期的會談錄音,我看到我的轉變。

Theory U, Leadership embodiment, TA, 焦點解決, coaching , mentoring coaching, supervision…..這些滋養我的東西,似乎也存在我的身體裡了。跟小君一樣,我也要時常找 Vicky 聊聊,看看 Vicky 有多好。

 

p.s.:得到客戶的同意,得以發佈此案例,文字略有改動。

Previous
Previous

Old Self 與 New Self 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