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愧
昨晚突然參加一堂線上分享講座,主題頗有趣,我在時間前進入會議室。看到好幾十人進來,好是熱鬧。看來學員間彼此也頗為熟識,我想,我應該可以關著鏡頭以舒服的姿勢來參加這場講座。很久,沒參加這種熱鬧的場子,主持人一開始有點Drama的語調,雖不自在,但觀察著這一切的發生,也是有趣。
主講人分享的主題頗為有趣,為了增加互動,在視訊功能都玩過之後,突然宣布要分組討論,而且每人只有一分鐘討論。迅雷不及掩耳,我的大腦趕不上我的手指,瞬間,我按下「離開會議室」。
此時我想到上午老師在羞愧與脆弱的課程中,要大家去分享一個時刻,是危機的,是脆弱的,不確定的,但你必須表現得很勇敢,不得不勇敢的時刻。其實脆弱和羞愧跨過去之後,就是勇氣。
在這場線上講座,我不需要勇氣,也不需要,不想跨過那個不知道要和哪位不認識還沒有連結的小夥伴分享的尷尬。我選擇逃避,放棄這個我原本有興趣的講座,回到我覺得舒服的位置。
說起羞愧的時刻,數都數不盡。
下公車沒踩穩,直接撲街在公車站牌。穿了新買的衣服,卻與迎面而來的人撞衫。在路上和好久不見了老朋友打招呼,換來滿臉問號。請人吃飯,忘了帶信用卡與錢包。。。
還有好多我到現在都沒有勇氣公開的羞愧時刻。
大衛。霍金斯提出過情緒能量表,他提到最低頻,最沈重的就是「羞愧」與「內疚」。羞愧的能量頻率僅有20,處於近於死亡的驚險地帶。人們可能出於羞恥而選擇有意識的自殺。或因失敗而以隱晦的方式選擇羞愧。在羞愧的狀況下,我們垂頭喪氣,想要偷偷溜走,恨不得找個地洞鑽下去,或者是希望自己能夠隱身。這是一種嚴重摧殘身心健康的狀況,最終還會讓我們的身體致病。我的老師提到Shame就是 - I am sorry, I am mistake.
內疚的能量頻率30。內疚感經常被我們的社會用來操弄或懲罰他人。具有多種表現方式,例如良心不安,懊悔,自責,受虐狂,受害者情結。無意識的內疚感會導致身心疾病,易發生意外事故,容易導向自殺行為。也經常表現為頻繁的憤怒和疲乏。我的老師提到Guilt就是 - I am sorry, I make mistake.
我犯了一個錯誤 vs. 我是一個錯誤
此刻,我突然對於我偶而有,不常發生,但一旦發生後我非常困擾的情況,有了答案。當我覺得羞愧時,我的身體是會有所反應的,身體反應非常明顯,我自己感覺得到,周圍的朋友也看得出來。因為太明顯很容易被看出來,我就會開始非常關注自己,希望快點冷靜下來,但事實上是,身體反應只會越來越明顯,我無法控制。當下,我真的覺得我是一個錯誤,我做的事情是錯誤,會懷疑並否定自己。直到我全心全意與他人產生連結,我的身體反應也就平靜下來。原來,這就是羞愧在作祟。
“羞愧,作為防禦機制,是一種動力,驅使我們逃避,懷疑,隱藏,消失自我。”
羞愧這麼可怕,我卻經常與羞愧再一起。我還經常偽裝勇敢,無法直視羞愧,影響了我和人的連結,影響了我和自己的連結。
怎麼辦?
就如同昨晚的線上講座,我選擇逃開,因為,也不會怎樣。停在舒適圈,其實也不錯,接受我就是這樣,也不錯。但此刻我又回想到同組的小夥伴給我的回饋,提到跟我不熟,跟我分到一組時,他會覺得緊張,因為覺得我很嚴肅。當下我發現,其實不是我故作嚴肅,是因為我不知道如何與不熟悉的人產生連結(羞愧的防衛機制)。我有被誤會的感受,但我當下沒說出來。因為與人連結有困難,我也會忽視了自己的需求,放棄了自己的發言權。
怎麼辦?
我如果不想被誤會,期待與人有更好的連結,需要看到我的需求,並把需求說出來。
哈哈,這些話,我經常跟客戶說。但我自己呢?
此刻,我更明白改變的不容易,一切都是關於選擇。我也想好跟我的教練,一起在我的羞愧上工作。